魔改hp同人,哈利波特刚出生就gg,伏地魔战胜了邓布利多,以类似满清的制度统治魔法界。本书里的伏地魔没有NC,反而恢复了智商,以混血制纯血,剥削压榨平民家庭出身的巫师释放红利,稳定人心,真是玩的一手好平衡术。主角没有进入伏地魔党羽控制的霍格沃兹,而是进入了邓布利多组织的霍格沃兹(类似西南联大?)。目前主角以间谍的身份进入了霍格沃兹,成为了邓布利多的暗子。
注:脑洞大开,别的hp同人真没有玩这么大,主角哈利波特直接祭天,都没出场过,nbnb。
和传统复读机hp同人相比,确实是让人感到新颖。一个hp版的高堡奇人,伏地魔成功、哈利波特死去,霍格沃茨被占领,邓布利多和教授们组成流亡学校的故事,对于看腻了多少也就三板斧的一般向hp同人的读者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
看同人,特别是hp同人,作者跑路才是常态,无非是一两百章半路跳车的点子王小鬼,还是三四百章后万策尽但好歹咬牙完结某个年级后再跑的体面人,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罢了。能写完的几本在让人感谢作者毅力之余,读者也往往需要忍受小说中间部分大范围的原作‘挪用’、无聊至极的长篇水字数、作者自暴自弃时期写出的ooc桥段等等……
当然,这本书的问题也有不少。
比如小说煽情过猛.。其实对于有原作打底的同人小说,特别是相关同人众多的hp同人而言,其它小说里可以被毒到判死刑的直球硬煽情已经天然会被柔化不少。但是hp同人最常见也是最尴尬的就是,会以路人完全没法接受、圈内人尬到起鸡皮疙瘩、入脑粉缓过劲儿来也能扣出三室一厅的程度去强行煽情……这本书……当然也跑不掉……唯一的好处是,毕竟设定为战败逃亡if线,煽情是有小说内部剧情逻辑支撑的,不会太出戏和自作多情。但另一方面,为了同人写的下去,作者选择的牺牲角色除个别外又往往是原作中出现了,但并没有太多剧情‘路人角色’。即便是对原作党也会因为“那人是谁啊?哦哦哦,是他啊!”的回忆过程而增加煽情的尴尬程度……
另外,成也if线,败也if线。首先是逃亡路线的沉重底色选择,让hp最常见、最吸引人的“魔法世界的学校日常”的描写变得困难重重:从逻辑上日常变得讲不通,一群如六七部里被追杀的人总不能过平静的生活;而从感情上,在如此沉重的背景下,每一次温馨日常的描写都会最终滑向煽情,又或是苦难描写,让人读着很难有日常剧情应该带来的轻松感。相信这也是很多hp同人读者不会选择阅读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这种日常描写的缺失带来的另一个点就是高潮剧情的观感下降。紧张刺激的高朝后承接的是放松了但没有完全放松的伪日常,让无论角色、作者还是读者都在高朝和高朝间无法放松和积蓄能量,一直处在焦虑中,最终只能在下个高朝中‘上不去’。比如第二卷末尾的大逃亡其实亮点很多(如邓布利多的承诺、赫敏的选择等),但在高朝点前后其实情感已经有种来回拖沓的消磨感了。其中邓布利多给出的‘大人的靠谱承诺’是很好的一次同人塑造,也让读者狠狠松了一口气,但久违的放松成了高朝前的一次‘泄洪’,事实上拉低了高朝的冲击感。而最终的结果就是,明明应该是小说开始以来得最高点,大人、孩子世界同时获得胜利的大逃亡剧情,调子起不上去,多少给人一种“累了,赶紧的吧,终于来了”的感觉。当然,作者在逃走的高朝战斗处,演讲台词和战斗表现上的拉跨描写也是一大原因。这种让读者在消磨中持续降低阅读欲的剧情,感觉卷尾到新卷初会是读者“放下”这本书的高发期。
此外逃亡背景下的紧张焦虑感,给小说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角色的脱节。剧情中,往往主角会因为“小大人”被邓布利多等大人接受成为行动的参与者,又会因为“孩子”的身份被排除在制定计划之外,成为谜语人的受害者。这点在原著中与哈利青春期的身份相结合,成为了一种青春焦虑和自我身份确认的优秀体现,但在同人,特别是这种if线同人中,成了绝对的绊脚石。主角在这种故事中想要参与沉重的剧情,就只能尽早、乃至于缺乏铺垫的为一个“小大人”角色。而不像hp原作六七部逃亡中哈利的已经成年,小说发生在一二年级的故事,让主角以一个小孩的年龄和体格深度参与,哪怕是穿越者,也总归让人有种火影里四岁小孩上过战场已经是退伍老兵的荒谬感。当然这个在所有的hp同人中都存在,但这本书的背景设定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年龄和身份的错位。
同时,这也让主角身边没有持续的陪伴角色。同龄人缺乏成长时间往往太过幼稚,大人们从维护小说的逻辑上也不能一步到位把主角彻底当作成年人。当然作者也在努力试图处理了,第一卷的“私人教师”是一个不错的处理,第二卷里被提前催熟的赫敏更是很棒的对应,在催熟版赫敏这种同龄人角色出现后,小说观感有着明显的提升。但这依然无法解决问题,起码在剧情进入四年级之前,实际年龄和身份的错误会给读者不少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