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主人公叫辟邪,出身世家又转瞬化为卑微,身为宦官如履薄冰,低人一等的贱胚子从始至终也很难真正给予喜欢他的女主明珠所谓的幸福,故事的悲剧性质从此就掀开了一角。
他本是颜王最得意的儿子,在父兄都坦然赴死的时候,他选择了去势,进宫做了太监。不满十岁的少年,从云端跌入谷底,他能做的,只是拼命压抑自己作为正常人的情感。在师兄驱恶因为自己而死的时候,在外人面前,他依然是那个云淡风轻的辟邪。好不容易有个看得对眼的姑娘明珠,为了把她赶走,一副要把明珠送给皇帝当枕边人的样子,让明珠伤心了好久。

“辟邪”名字取自瑞兽貔貅,既有暗示龙之九子的意思,也带着一份物是人非的讽刺,而瑞兽依附于皇家而存在,正如辟邪无法与这所深宫隔绝联系,哪怕他的仇人就生活在这里,可同样,他的人生也都在这里,一介宦官,如他师父七宝太监所言:“只要离开了它,就像我今日一样,无处可去。”
要说这七宝太监,他是夜猫子在本书里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了;琴棋书画诗酒花,他本是风雅之人,在宫里呆了大半辈子,那些肮脏的,温暖的他都经历过;难得的是七宝太监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初心。还记得他在离宫之时,一曲动人心肠。他的7个弟子,有敦厚纯良如驱恶者,也有心思玲珑如吉祥者,不管他们的结局如何,七宝太监的这几个弟子真是一个赛一个的优秀,他的手段又如何,想想都很激动呢。
在《庆熹纪事》一书中,政治斗争的波诡云谲是一大看点,最大的原因是其政治势力的错综复杂,有地缘、血缘,也有**裸的利用与背叛。朝廷与蛮夷有利益冲突,中央与四大藩王有利益冲突,在中央的皇帝与太后有利益冲突,皇帝与成亲王也有利益冲突,甚至在皇帝本人的旗下、四大藩王的世子们,也有各自的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里固然有个人的欲望与野心,但更多的是生存空间的争夺,这样的争夺,便当真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了。

比如说凉王,所辖之地汉苗混杂,一方面临近西王,一方面临近均成部落。对朝廷而言,既要他戍边,又要防止他和藩王勾结,派兵增援恐怕尾大不掉,不派兵增援只怕草原铁骑兵临城下。对于凉王本人,他自然清楚自己这锅夹生饭处境的尴尬。在这种局面之下,权力的斗争对他而言根本不是欲望,而是生存。
庆熹中的战争也是如此。朝廷对草原的战争,已经凭借李师的口讲了个明白。无论是朝廷还是草原,真正想要的东西不过是牲口与草场,说白了就是生存空间。然而更加**的则是黑州与宋别。先说宋别,按他的武功与风采,几乎可以说是黄药师一般的人物。但他身为大理人,却帮着辟邪覆亡大理,为的只是一己私仇。偏偏看完后,不会恨他。

这本书里是否有心怀家国天下的人物呢?有,但仅此一家别无分号,这人就是辟邪。身为一个思想比较正统的宦官,权力贪图再多,也不过是为了积累金钱。作为七宝太监的弟子,哪怕洁身自好估计也可以有如意吉祥一样的家产,明哲保身活到老,是出宫做个富家翁还是像七宝太监一样浪迹江湖都是好选择,他选择的却是这样一条匪夷所思的道路,用最阴毒的手段去实现一个最艰难又最光明的目的:海清河晏,天下太平。
《庆熹纪事》是个很有意思的网文,一来断更许久,却仍有人会记得十年前的未完待续,不过如今依旧名声在外,现在又有漫画在连载,文中作者定位宽泛,有人说它言情,也有人说它武侠,谋略部分比重不轻,可风花雪月的外景雕琢同样用心,这样的布置驾驭地差了难免显得杂乱无序,但写得出彩就又自然格局视野宽广,所以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别具匠心与大家之风,文如织锦,阵阵绵密,又带着淡淡的寂寞与洒脱,期待作者大大还能再次更新,更是推荐大家一看,也许会被其中细腻入微的描写与波澜壮阔的剧情所震撼。
听说有很多的男性读者朋友因为这本书的主角是太监,而将它拒之门外,实在是一大遗憾。